欢迎访问”北京正顺达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律法规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四

2023-06-21  浏览 次  作者:admin

C.3 漏风量测试

C.3.1系统风管与设备的漏风量测试,应分正压试验和负压试验两类。应根据被测试风管的工作状态决定,也可采用正压测试来检验。

C.3.2系统风管漏风量测试可以采用整体或分段进行,测试时被测系统的所有开口均应封闭,不应漏风。

C.3.3被测系统风管的漏风量超过设计和本规范的规定时,应查出漏风部位(可用听、摸、飘带、水膜或烟检漏),做好标记;修补完工后,应重新测试,直至合格。

C.3.4漏风量测定一般应为系统规定工作压力(最大运行压力)下的实测数值。特殊条件下,也可用相近或大于规定压力下的测试代替,漏风量可按下式计算:

image.png(C.3.4)

式中:Qo--规定压力下的漏风量[m3/(h·m2);

Q--测试的漏风量[m3/(h·m2)];

P。--风管系统测试的规定工作压力(Pa);

P--测试的压力(Pa)。

附录D 洁净室(区)工程测试

D.1 风量和风速的检测

D.1.1风速检测仪器宜采用热风速仪、三维或等效三维超声风速仪、叶轮风速仪。风量检测仪器可采用带流量计的风量罩、文丘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等。

D.1.2单向流洁净室系统的系统总风量、室内截面平均风速和风口风量的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向流洁净室室内风速的测试,其测试平面应为垂直于送风气流,距离高效空气过滤器出风面300mm处,测试平面应分成若干面积相等的栅格,栅格数量不应少于被测试截面面积(m2)10倍的平方根数,测点应取在每个栅格的中心,全部测点不应少于5点。

直接测量过滤器面风速时,测点距离过滤器出风面应为150mm,测试面应划分为面积相等边长不大于600mmx600mm的格栅,测点应取在每个栅格的中心。

每一风速测点持续测试的有效时间不应少于10s并应记录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

单向流洁净室(区)的总送风量应按下式计算:

image.png(D.1.2-1)

式中:Vcp--每个栅格的平均风速(m/s);

A--每个栅格的面积(㎡)。

2单向流洁净室气流风速分布的测试,应由建设方、测试方共同协商确定,且宜在空态下进行。风速分布测试应取工作面高度为测试平面,平面上划分的栅格数量不应少于测试截面面积(m2)10倍的平方根数,测点应取在每个栅格的中心。

风速分布的不均匀度βo应按下式计算,其数值不应大于0.25。

Βo=S/V     (D.1.2-2)

式中:v--各测点风速的平均值;

s--标准差。

当洁净室内安装好工艺设备和工作台后,若还需进行风速分布测试时,其测试的实施要求、合格判断规定等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由建设方、测试方共同协商确定。

D.1.3洁净室系统风口风量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有高效过滤器风口风量的测试,应根据风口形状采用加接辅助风管的方法。辅助风管应采用镀锌钢板或其他不产尘材料制成,形状及内截面应与风口相同,长度不应小于2倍风口长边长的直管段,并应连接于风口外部。应在辅助风管出口求取的风口截面平均风速和风量,并应按附录E.2的规定执行。

2当风口上风侧有2倍风管长边长度的直管段,且已有预留测孔或可以设置测点时,风最宜采用风管法测试,并应按附录E.2的规定执行。

3常规风口的送风景宜采用带有流量计的风置仪进行直接测量,测量时风罩的开口应全部罩住被测风口,不应有泄漏。

4风口的上风侧已安装有文丘里或孔板流量装置时,可利用该流量计直接测最该处的风口风量。

D.2 室内静压的检测

D.2.1静压的检测宜采用电子微压计斜管微压计机械式压差计等,分辨率不应低于2.0Pa。

D.2.2静压差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的建筑隔断、门窗均应密闭。

2在洁净室送、回、排风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条件下,由高压向低压,由平面布置上距室外最远的里房间开始,依次向外测定,检测时应注意使测压管的管口不受气流影响。

D.2.3不同等级相连洁净室之间的门洞洞口处,应测定洞口处的空气流向和流速。洞口的平均风速大于或等于0.2m/s时,可采用热风速仪检测。

D.3 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泄漏检测

D.3.1高效空气过滤器安装后应对空气送风口的滤芯、过滤器的边框、过滤器外框和高效箱体的密封处进行泄漏检测,检测宜洁净室处于“空态”或“静态”下进行。

D.3.2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应使用采样速率大于1L/min的光学(离散)粒子计数器。D类高效过滤器的检测应采用激光粒子计数器或凝结核粒子计数器。

D.3.3采用粒子计数器检漏高效过滤器,上风侧应引人均匀浓度的大气尘或含其他气溶胶尘的空气,上风侧浓度宜为20mg/m3~80mg/m3。大于或等于0.5u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x105pc/m3;大于或等于0.1u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x107pc/m³。检测D类高效过滤器时,大于或等于0.1u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x109pc/m³。

D.3.4高效过滤器的泄漏检测,宜采用扫描法。过滤器下风侧用粒子计数器的等动力采样头应放在距离被检部位表面20mm~30mm处,以5mm/s~20mm/s的速度,对过滤器的表面、边框、封头胶接处进行移动扫描检查。

D.3.5在移动扫描检测过程中,应对计数突然递增的部位进行定点检验。当检测浓度大于或等于上游浓度的0.01%时,应判定为存在渗漏。

D.3.6无菌药厂中安装的高效过滤器宜采用 PAO气溶胶法进行检漏。

D.3.7安装在风管内与空气处理机组内的空气过滤器泄漏的检测,可按本规范第 D.3.1~D.3.6条的规定执行,泄漏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3部分:检测方法》GB/T25915.3-2010第C.4节的规定。检测时,应向远离洁净室的过滤器上风侧回注气溶胶,然后测量风管或空气外理机组内过滤器后的空气粒子浓度,计算出过滤器设备的透过率。检测的所有点的透过率均不应大于过滤器最易透过粒径额定透过率的5倍。当使用光度计时,透光率不应大于0.01%。

D.4 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测

D.4.1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测应在设计指定的占用状态(空态、静态、动态)下进行。

D.4.2当使用采样速率大于1L/min的离散粒子计数器,测试粒径大于等于0.5um粒子时,宜采用光散射离散粒子计数器。当测试粒径大于等于0.1um的粒子时,宜采用大流量激光粒子计数器(采样量28.3L/min);当测试粒径小于0.1.m的超微粒子时,宜采用凝聚核粒子计数器。

D.4.3采样点的位置与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低限度的采样点数应符合表 D.4.3的规定或按下式计算:

NL=A0.5      (D.4.3-1)

式中:A--洁净区面积,水平单向流时A为与气流方向呈垂直的流动空气截面的面积(m2);

NL--最低限度的采样点数。

image.png

2采样点应均匀分布于整个面积内,并应位于工作区的高度(距地坪 0.8m的水平面)或由设计、业主特指的位置。

D.4.4最少采样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次采样的最少采样量应符合表 D.4.4的规定。

image.png

2每个采样点的最少采样时间应为1min,采样量不应小于2L。

3每个洁净室(区)最少采样次数为3次。当洁净区仅有一个采样点时,该点采样不应小于3次。

4预期空气洁净度等级达到4级或更洁净的环境,采样量可采用国家标准《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等级》GB/T25915.1-2010 附录F规定的序贯采样法。

D.4.5检测采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样时采样口处的气流速度,宜接近室内的设计气流速度。

2单向流洁净室粒子计数器的采样管口应迎着气流方向:非单向流洁净室采样管口宜向上。

3采样管应洁净,连接处不得有渗漏,且长度应短。

4室内的测定人员数不应多于3名,并应穿着洁净工作服且应远离或位于采样点的下风侧,人应静止或微动。

D.4.6当全室(区)测点为2点~9点时,应计算每个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值、全部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及其标准差,导出95%置信上限值:当采样点超过9点时,可采用算术平均值NL作为置信上限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应小于或等于洁净度等级规定的限值,并应符合表D.4.6-1的规定;

image.png

2非整数洁净度等级对应于粒子粒径的最大浓度限值,应按下式计算:

image.png(D.4.6-1)

3洁净度等级定级的粒径范围为0.1um~5.0um用于定级的粒径数不应大于3个,且粒径的顺序差不应小于 1.5倍。

4全部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N195%置信上限值,应小于或等于洁净度等级规定的限值,并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image.png(D.4.6-2)

式中:Ni--室内各测点平均粒子浓度;

n--测点数;

S---室内各测点平均含尘浓度N的标准差;

t--置信度上限位为95%时,单侧t分布的系数,应符合表D.4.6-2的规定。

image.png

D.4.7每次测试应做记录,并应提交性能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测试机构的名称、地址。

2测试日期和测试者签名。

3执行标准的编号及标准实施年份。

4被测试的洁净室或洁净区的地址、采样点的特定编号及坐标图。

5被测洁净室或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被测粒径(或沉降菌、浮游菌)、被测洁净室所处的状态、气流流型和静压差。

6测量用的仪器的编号和标定证书,测试方法细则及测试中的特殊情况。

7在全部采样点坐标图上注明所测的粒子浓度(或沉降菌、浮游菌的菌落数)。

8对异常测试值及数据处理的说明。

D.5 室内浮游菌和沉菌菌落数的检测

D.5.1室内微生物菌落数的检测宜采用空气悬浮微生物法和沉降微生物法,采样点可均匀布置或取代表性地域布置。采样后的基片(或平皿)应经过恒温箱内37℃、48h的培养生成菌落后进行计数。

D.5.2悬浮微生物法应采用离心式狭缝式和针子式等碰式采样器,采样时间应根据空气中微生物浓度来决定,采样点数可与测定空气洁净度的测点数相同。

D.5.3沉降微生物法,应采用直径90mm培养,在采样点上沉降 30min,最少培养皿数应符合表 D.5.3的规定。

image.png

D.5.4制药厂洁净室(包括生物洁净室)室内浮游和沉降测试,可采用按协议确定的采样方案。

D.5.5用培养皿测定沉菌、用碰撞式采样器或过滤采样器测定游浮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样装置采样前的准备及采样后的处理,均应在设有高效空气过滤器排风的负压实验室进行操作,实验室的温度应为22℃士2℃,相对湿度应为50%士10%。

2采样仪器应消毒灭菌。

3采样器的精度和效率,应满足使用要求。

4采样装置的排气不应污染洁净室。

5沉降皿个数及采样点、培养基及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执行。

6浮游菌采样器的采样率宜大于100L/min。

7碰撞培养基的空气速度应小于20m/s。

D.6 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检测

D.6.1洁净室(区)的温、湿度测试可分为一般温、湿度测试和功能温、湿度测试。

D.6.2温度测试可采用玻璃温度计、电阻温度检测装置、数字式温度计等;湿度测试可采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数字式温湿度计、电容式湿度计、毛发式湿度计等。

D.6.3温度和相对湿度测试应在洁净室(区)净化空调系统通过调试,气流均匀性测试完成,并应在系统连续运行24h以上时进行。

D.6.4应根据温度和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采用相应适用精度的仪表进行测定。每次测定时间隔不应大于30min。

D.6.5室内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1送回风口处。

2恒温工作区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如沿着工艺设备周围布置或等距离布置)。

3没有恒温要求的洁净室中心。

4测点应布置在距外墙表面大于0.5m,离地面0.8m的同一高度上,也可以根据恒温区的大小,分别布置在离地不同高度的几个平面上。

D.6.6温、湿度测点数应符合表 D.6.6的规定。

image.png

D.6.7有恒温恒湿要求的洁净室(房间),应进行室温波动范围的检测:并应测定并计算室内各测点的记录温度与控制点温度的差值,分别统计小于或等于某一温差的测点数占测点总数的百分比,整理成温差累积统计曲线。当 90%以上测点偏差值在室温波动范围内,应判定为合格。

D.6.8区域温度应以各测点中最低(或最高的)的一次测试温度为基准,并应计算各测点平均温度与上述基准的偏差值,分别统计小于等于某一温差的测点数占测点总数的百分比,整理成偏差累计统计曲线,90%以上测点所达到的偏差值应为区域温差。

D.6.9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及区域相对湿度差的测定,可按室温波动范书及区域温差的测定规定执行。

D.7 气流流型的检测

D.7.1气流流型的检测宜采用气流日测和气流流向的方法。气流目测宜采用示踪线法、发烟(雾)法和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等方法。

气流流向的测试宜采用示踪线法、发烟(雾)法和三维法测量气流速度等方法。

D.7.2采用示踪线法时,可采用棉线、薄膜带等轻质纤维放置在测试杆的末端,或装在气流中细丝格栅上,直接观察出气流的方向和因干扰引起的波动。然后,标在记录的送风平面的气流流型图上。每台高效空气过滤器至少应对应一个观察点。

D.7.3采用发烟(雾)法时,可采用去离子水,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或超声波雾化器等生成直径为0.5um~50um的水雾;采用四氯化钛(TiCl)作示踪粒子时,应确保洁净室、室内设备以及操作人员不受四氯化钛产生的酸伤害。

D.7.4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气流目测时,可根据按本规范第D.7.1条得到的粒子图像数据,利用二维空气流速度矢量提供量化的气流特性。

D.7.5采用三维法测量气流速度、采用热风速计或3维超声波风速仪时,检测点应选择在关键工作区及其工作面高度。根据建设方要求需进行洁净室(区)的气流方向的均匀分布测试时.应进行多点测试。

D.8 室内噪声检测

D.8.1室内噪声测试状态应为空态或与建设方协商确定的状态,并宜检测A声压级的数据。当工程需要时,可采用噪声倍频程的检测和分析。

D.8.2测点布置应按洁净室面积均分,每50m2应设一点。测点应位于其中心,距地面高度应为1.1m~1.5m或按工艺要求设定。

D.8.3噪声检测应符合本规范第E.6节的规定。

D.9 室内自净时间的检测

D.9.1非单向流洁净室自净时间的检测,应以大气尘或烟雾发生器等尘源为基准,采用粒子计数器测试。

D.9.2应测量洁净室内靠近回风口处稳定的含尘浓度作为达到自净状态的参照量。

D.9.3当以大气尘为基准时,应将洁净室停止运行相当时间,在室内含尘浓度已接近于大气浓度时,测取洁净室内靠近回风口处的含尘浓度。然后开机,定时读数(通常可设置每间隔6s读数一次),直到回风口处的含尘浓度回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记录下所需的时间(t)。

D.9.4当以人工尘源为基准时,应将烟雾发生器(如巴兰香烟)放在地面上1.8m及以上室中心,发烟1min~2min后停止等待 1min 测出洁净室内靠近回风口处的含尘浓度。然后开机,定时读数(通常可设置每间隔 6s读数一次),直到回风口处的含尘浓度回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记录下所需的时间(t)。

D.9.5由初始浓度、室内达到稳定的浓度,实际换气次数,可得到计算自净时间。将实测自净时间与计算自净时间进行对比,当实测自净时间不大于 1.2 倍计算自净时间时,应判为合格。

D.9.6洁净室的自净性能还可以采用100:1 自净时间或洁净度恢复率来表示。

附录E 通风空调系统运行基本参数测定

E.1风管风量测量

E.1.1风管内风量的测量宜采用热风速仪直接测量风管断面平均风速,然后求取风量的方法。

E.1.2风管风量测量的断面应选择在直管段上,且距上游局部阻力部件不应小于5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距下游局部阻力构件不应小于 2 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管段位置(图 E.1.2)。

image.png

E.1.3风管风量测量断面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矩形风管断面测点数的确定及布置(图E.1.3-1):应将矩形风管测定断面划分为若干个接近正方形的面积相等的小断面,且面积不应大于 0.05m2,边长不应大于220mm(虚线分格),测点应位于各个小断面的中心(十字交点)。

2圆形风管断面测点数的确定及布置(图E.1.3-2):应将圆形风管断面划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环,测点布詈在各圆环面积等分线上,并应在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布置两个或四个测孔,各测点到管壁距离应符合表E.1.3的规定。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E.1.4当采用热风速仪测量风速时,风速探头测杆应与风管管壁垂直,风速探头应正对气流吹来方向。

E.1.5断面平均风速应为各测点风速测量值的平均值,风管实测风量应按下式计算:

L=3600×F×V      (E.1.5)

式中:F--风管测定断面面积(m²);

V--风管测定断面平均风速(m/s)。

E.2 风口风量测量

E.2.1风口风最测量方法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散流器风口风量宜采用风量罩法测量。

2当风口为格栅或网格风口时,宜采用风口风速法测量。

3当风口为条缝形风口或风口气流有偏移时,宜采用辅助风管法测量。

4当风口风速法测试有困难时,可采用风管风量法。

E.2.2风口风量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风口风速法测量风口风量时,在风口出口平面上,测点不应少于6点,并应均匀布置。

2采用辅助风管法测量风口风量时,辅助风管的截面尺寸应与风口内截面尺寸相同,长度不应小于2倍风口边长。辅助风管应将被测风口完全罩住,出口平面上的测点不应少于6点,且应均匀布置。

E.2.3当采用风量罩测量风口风量时,应选择与风口面积较接近的风量罩罩体,罩口面积不得大于4倍风口面积,且罩体长边不得大于风口长边的2倍。风口宜位于罩体的中间位置;罩口与风口所在平面应紧密接触、不漏风。

E.2.4风口风量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风口风速法(或辅助风管法)测量时,风口风量应按下式计算:

L=3600×F×V      (E.2.4)

式中:F--风口截面有效面积(或辅助风管的截面积)(m2);

V--风口处测得的平均风速(m/s)。

2采用风管风量法测量时,风口风量应按本规范公式E.1.5计算。

E.3 空调水流量及水温检测

E.3.1 空调系统水流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流量测量断面应设置在距上游局部阻力构件10管径、距下游局部阻力构件5倍管径的长度的管段上。

2采用转子或涡轮等整体流量计进行流量的测量时,应根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仪表到测量状态,待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测量时间宜取 10min。

3当采用超声波流量计进行流量的测量时,应按管道口径及仪器说明书规定选择传感器安装方式。测量时,应清除传感器安装处的管道表面污垢,并应在稳态条件下读取数值。

4 水流量检测值应取各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E.3.2 空调水温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温测点应布置在靠近被测机组(设备)的进出口处。当被检测系统有预留安放温度计位置时,宜利用预留位置进行测试。

2水温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膨胀式、压力式等温度计的感温泡,应完全置于水流中;

2)当采用铂电阻等传感元件检测时,应对显示温度进行校正。

3水温检测值应取各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E.4 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

E.4.1空调房间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面积不足16m2,应测室内中央1点;16m2及以上且不足30m2应测2点(房间对角线三等分点):30m2及以上不足60m2应测3点(房间对角线四等分点):60m2及以上不足100m2应测5点(二对角线四分点梅花设点):100m2及以上,每增加50m2

应增加1个测点(均匀布置)。

2测点应布置在距外墙表面或冷热源大于0.5m,离地面0.8m~1.8m的同一高度上;

3测点也可根据工作区的使用要求,分别布置在离地不同高度的数个平面上;

4在恒温工作区,测点应布置在具有代表性的地点。

E.4.2舒适性空调系统室内环境温度、湿度的检测应测量一次。

E.4.3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室内温、湿度的测试,应符合本规范第D.6 节的规定。

E.5 室内环境噪声检测

E.5.1测噪声仪器宜采用(带倍频程分析的)声级计,宜检测A声压级的数据。

E.5.2室内环境噪声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噪声测点应位于室内中心且距地面1.1m~1.5m高度处应按工艺要求设定,距离操作者应为0.5m,距墙面和其他主要反射面不应小于1m;

2当室内面积小于50m2,应取1个测点,每增加50m2应增加1个测点。

E.5.3室内环境噪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空调系统应正常运行。

2测量时声级计或传声器可采用手持或固定在三脚架上,应使传声器指向被测声源。

3噪声测量结果应以A声级dB(A)表示。必要时,测量倍频程噪声应进行噪声的评价。

4测量背景噪声时应关掉所有相关的空调设备。

E.5.4室内环境噪声应按下式计算:

Pe=-Pm-△b           (E.5.4)

式中:△b --噪声修正值,根据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查表E.5.4 确定。

image.png

E.6 空调设备机组运行噪声检测

E.6.1冷却塔运行噪声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的规定:

1应选择冷却塔的进风口方向,离塔壁水平距离应为一倍塔体直径,离地面高度应为 1.5m处测量噪声(图E.6.1-1)。

2应在冷却塔进风口处两个以上不同方向布置测点。

3冷却塔噪声测试时环境风速不应大于4.5m/s。

4测试不应选择在雨天进行。

image.png

E.6.2空调设备、空调机组运行噪声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坐地安装立式机组噪声测试点应选择机组出风口方向,并应距离机组各立面1.0m(图E.6.2-1)。

image.png

2吊顶安装卧式机组噪声测试点应选择机组出风口前方与机组下平面各1.0m(图E.6.2-2)。

image.png

E.6.3空调设备噪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空调设备应正常运行。

2噪声检测时,声级计或传声器可手持,也可固定在三脚架上,传声器应指向被测声源。

3测量背景噪声时,应关掉所有相关的空调设备。

E.6.4噪声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 E.5.4条的规定。

引用标准名录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规范》GB5012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

《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

《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GB50787

《声称质量水平复检与复验的评定程序》GB/T16306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1804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GB/T262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GB/T9068

《工业阀门标志》GB12220

《组合式空调机组》GB/T 14294

《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GB1593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等级》GB/T25915.1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3部分:检测方法》GB/T 25915.3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2010-2015 北京正顺达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14403号     技术支持:鸿鹄网络